Webern/Shostakovich/Burian - Works for String Quartet
- 流派:流行
- 语种:其他
- 发行时间:1997-10-27
- 类型:录音室专辑
- 歌曲
- 时长
简介
Rosamunde Quartett专辑介绍:羅莎蒙四重奏(Rosamunde Quartett )在1991年於慕尼黑成立,主要演奏的重點擺在近代音樂上,曾在葛萊美獎被提名最佳室內樂演奏獎,演出風格上力求對樂曲的透徹分析。 专辑中曲子的作曲家分别是,第一首是Anton von Webern(安东·冯·韦伯恩),第2到第6首是Shostakovich(肖斯塔科维奇),第7到第10首是捷克斯洛伐克作家、作曲家、劇作家和導演Emil Frantisek Burian(布里昂)。 1. Langsamer Satz für Streichquartett Listen Webern的 Langsamer Satz 是他所有六首“纯”弦乐四重奏中最“晚期浪漫”也是最保守的一部。其怆然萧瑟的旋律线极富表情和歌唱性。[Langsamer Satz (Slow Movement) for string quartet],[弦乐四重奏缓徐乐章]。虽然这个作品还不是韦伯代表性的作品,且仍然是一个较传统的性格的作品,但是美不胜言。韦伯的全部四重奏作品和起来大概就是60分钟左右。一张片子就能够收齐,但是这些作品个个精彩,不能不听。 2. String Quartet No.8, Op.110: Largo Listen 3. String Quartet No.8, Op.110: Allegro molto Listen 4. String Quartet No.8, Op.110: Allegretto Listen 5. String Quartet No.8, Op.110: Largo Listen 6. String Quartet No.8, Op.110: Largo Listen 肖斯塔科维奇第八弦乐四重奏 第八弦乐四重奏是肖斯塔科维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长达五个乐章的音乐中,作曲家用生动的笔触向世人讲述了他生命的故事。 第一乐章:在四件乐器奏出的一段缓慢的挽歌式的乐声中,作曲家著名的D-S-C-H(D,降E,C,B)动机将自己清晰地展现在听众面前。在这一乐章中,肖氏还援引了他1926年19岁时的成名作《第一交响曲》中的一端旋律。 第二乐章:在一阵激烈的音乐声中,作曲家再一次用他的DCSH动机为人们勾勒出一幅地狱的图景:这是一端引自第二钢琴三重奏的旋律(1944)——“死之舞”。这段旋律据说是曾在纳粹集中营被犹太人传唱的,这些可怜的人们当时被迫为自己挖掘死后的坟墓。而作曲家本人在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引起当局的极度不满后,又何尝不是成天生活在自己的坟墓的幻象之中呢? 第三乐章:这是一段基于DSCH动机的犹太风的小圆舞曲,既甜蜜又辛酸。苏联政策中的反犹太成分曾迫使数以千记的犹太人离乡别井,流浪他乡。肖氏曾对此表示过痛心,深感人生的残酷。在这段乐曲中,作曲家引用了一段曾用于他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1959)的旋律——这是在斯大林死后,苏联当局恢复肖斯塔科维奇的名誉后写成的。在一段仿如笑声的下行音阶中,我们仿佛可以看见一向不苟言笑的作曲家,此时就象在和一位挚友一起,发出开怀的笑声。 第四乐章:包含了一些粗暴而又沉重的和弦。有人说,这是来自德累斯顿的炮火。也有人说,这是斯大林手下在半夜的敲门声。后者听起来似乎更合理。这种来自对强权的恐惧对30年代的肖氏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以至于他有时甚至收拾起行装睡到屋外,以便随时逃走。 第五乐章:同样以DSCH动机为基础,最后一个乐章回应了首乐章。但在这里音乐线条变得圆滑了一些,这是一种对往昔的凄苦的回忆。这段音乐后来发展成乐曲的高潮,但随之而来,却有坍塌在一片无奈和顺从之中。 7. String Quartet No.4, Op. 95: Volné a rázné Listen 8. String Quartet No.4, Op. 95: Rychle s citem Listen 9. String Quartet No.4, Op. 95: Rytmicky divoké tri Listen 10. String Quartet No.4, Op. 95: Divoce s dramatickou silou Burian 布里昂 (1904.6.11,奧匈帝國 波希米亞 比爾森〔今捷克共和國〕∼1959.8.9,捷克 布拉格)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作曲家、劇作家和導演,以採用多種藝術形式及技術增加戲劇效果而聞名。學生時代就完成了他6部歌劇中的第一部《阿拉丁與巴洛米德斯》(Alladine and Pallomides, 1923),曾在布拉格音樂學院從弗爾斯特(Josef Foerster)學習作曲。1928年隨前衛派團體聲響樂團赴義大利巡迴演出,對當代俄國音樂、爵士樂及美國黑人舞蹈節奏產生興趣。1933年在布拉格開辦D34劇院(這一名稱隨年份而年年改變),蜚聲世界。該劇院上演了許多名家的經典劇作,演出運用了舞蹈、電影、歌唱、樂器演奏、戲劇表演、幻燈放映、放唱片、合唱式朗誦及 舞台機械等多種表演形式和技術。 在納粹集中營中健康受損,但戰後仍返回布拉格,重新開放D46劇院並將其活動擴大到新聞寫作及政治方面。1948年當選國會議員,1954年被宣布為捷克斯洛伐克國民藝術家。除寫有300首歌曲、許多詩篇及一本小說外,還有關於集中營生活的回憶錄《從彼處來的八個人》(Eight from There)。D34為捷克戲劇實踐所開創的傳統,在今天斯沃博達(Josef Svoboda)的劇作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