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重奏式演奏是钢琴艺术中必不可少的形式内容,是对钢琴独奏技巧的综合与平衡。本专辑由两位青年钢琴家蔡曦、沈璐共同演绎,专辑收录多位中国著名作曲家的中国主题钢琴二重奏或四手联弹作品,从20世纪40年代江定仙改编的中国第一首钢琴四手联弹作品《西康民歌》,到2013年陈钢改编的中国经典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双钢琴版,一共七首作品。其中,《西康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茉莉花》等六首四手联弹作品篇幅短小、旋律精炼、风格迥异,选自地方民歌、民间戏曲、舞剧配乐、电影配乐。一首双钢琴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是对经典器乐作品的一次革命性改编。《梁祝》双钢琴版本通过特殊演奏技法,创造出独特的音效,为音乐故事情节增添了几分戏剧性色彩,也在音乐情感上展现出刚健与柔美、粗犷与细腻、奔放与内敛,将爱与美的音乐主题再一次升华。 这些精选作品既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又蕴含了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结合钢琴化的和声语言,展现出新颖的乐境。而采用钢琴二重奏的演绎方式为这些作品,为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全新体验。因为双钢琴的演绎本身就具有特殊的创造性意义,它要求演奏者双方以合作的身份、互动的关系,共同展现音乐作品的外部特征与深层内涵。通过这种演奏方式,放大了作品中的各种表情要求与听觉要求,强化了对乐曲整体与个体的把控力,完善了演奏者人性中互相欣赏、相互容纳的素质。 曲目介绍: 01.江定仙《西康民歌》 《西康民歌》,又名《康定情歌》,是四川康定地区的传统民歌,1947年由江定仙编曲并配钢琴伴奏。此曲旋律流畅、朗朗上口,抒发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感,创作至今,深受人们喜爱,传唱度极高。江定仙根据歌曲创作改编为钢琴四手联弹作品,从时间上看,此曲可谓是中国第一首钢琴四手联弹作品。 02.王羽《快乐的女战士》 《快乐的女战士》这首作品来自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女战士与炊事班长的舞蹈》配乐,旋律轻快优美,表现了女战士欢乐活泼的形象。此曲也曾被改编为钢琴独奏曲,深受人们的欢迎,与之相比较,四手联弹版本有更多部分模仿了乐队中木管、竖琴与弦乐的音色,音效别具一格。 03.左焕坤《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影片描述边疆战士阿米尔与一位新疆姑娘的爱情故事。乐曲源自塔吉克族一首古老的民歌——《古力碧塔》,歌曲描述了一位塔吉克族青年爱上了喀布尔城的公主,遭到王族反对后远走他乡的故事。改编为钢琴四手联弾后,作品充分发挥了钢琴乐器音域宽广、和声丰富的特点,音乐更富有戏剧性特点和细腻的情感变化,充满新疆民族风韵。 04.杜宁武《茉莉花》 古曲《茉莉花》是一首流传至久的地方民歌,以其婉转动的旋律、朴实细膩的情感而著称。四手联弹《茉莉花》发挥了钢琴可以多声部重奏的独特色彩,以丰富的编曲手法塑造出飘逸的独特风韵。曲首的波音琶音将人们带人到江南水乡波光涟漪、小船轻摇的意境中。乐曲中转调较多,音乐语调的色彩变化引起的情绪、意境的转换频繁。曲中有不少复调手法,在变换的调性调式上做对话呼应,形成活泼风趣的律动效果。曲终,余音缭绕,令人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05.储望华《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等,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其中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著名。据说明朝初期凤阳连年受灾,人们想要迁移至江南地区,但却被朱元璋明令禁止,因而人们便扮作花鼓艺人游走于南方地区,从而形成了“凤阳花鼓”艺术。目前,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一带,主要的表现形式为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唱边走。2006年,凤阳花鼓人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首四手联弹《风阳花鼓》曲调源自1957年作曲家采风所得的花鼓歌曲。乐曲中特殊的音响意在表现锣鼓齐鸣相错的效果,交错有致的节奏韵律展现出凤阳花鼓中“一步三打、锣鼓相和”的特点。演奏二者通过重奏手法,塑造出打击乐的色彩和旋律和声的对比性吟唱。 06.罗小平《对花》 “对花”是指一种对歌猜谜的民歌形式,即提问的人按月份或数字的顺序设立谜面,谜底则是各式各样的花朵,以歌唱的形式问答,增加猜谜的趣味性。“对花”往往采取男女对唱的形式,歌词或插叙历史典故、或抒发青年男女的爱情,这种形式广泛流传于河南、湖南、山西等省以及陕北地区。 这首四手联弹《对花》改编目陕西地区的一首“对花”调,采用“快一慢一快”的曲式结构。乐曲轻快有趣,描写了人们在山间对唱猜谜的诙谐情景。快段落中的主旋律热情愉悦,以轮唱、齐唱的形式间插重复,仿佛是两人在山间对唱,一问一答。慢段落中的音乐情绪婉转深情,像是两人在问答后的倾诉。最后,乐曲回归于轻快的对唱中,兴高采烈的结束。 07.何占豪、陈钢《梁山伯与祝英台》(双钢琴版改编:陈钢) 《梁山伯与祝英台》双钢琴版问世的那个晚上,也正巧是孟京辉的话剧《蝴蝶变形记》在北京首演的日子。蝴蝶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灵魂,也是“梁祝”的代号和标志物。它象征着美与爱,象征着自由和浪漫。这对双双飞舞了半个多世纪的蝴蝶,已经有了好多“变形”从小提琴协奏曲到钢琴协奏曲,从二胡、高胡协奏曲到琵琶、古筝协奏曲,还有吉他协奏曲、口琴协奏曲等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自1959年首演和出版总谱后,陈钢老师随后为它编配了钢琴伴奏谱,并于1985年将其改编成钢琴协奏曲。在改编过程中,作曲家试图发挥钢琴所特有的大幅度的音势变化与轻快的弹跳,运用宛如琵琶中的“轮指”效果,来模仿绵长的旋律线条。同时,又在乐曲高潮部分前加人一段钢琴的华彩乐段,以渲染祝英台的反抗精神,展现钢琴的阳刚之美。《梁山伯与祝英台》双钢琴版是在以往小提琴与钢琴合奏以及钢琴协奏曲的基础上完成的,作于2013年。“梁祝”在她诞生54年之际又多了一个品种,而“蝴蝶”也由于再一次“变形”而显得格外丰富,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