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威尔第在上海

蒙特威尔第在上海

简介

巴洛克音乐如一枝飘萍嘉木,被中世纪宗教枷锁束缚得伤痕累累,却悄然焕发了人文主义的萌芽,在佛罗伦萨乐派在16世纪末的宣告中正式拉开了序幕。新时代的文人已然迫不及待地要将心中千般万种的情感全然抒发,巴洛克风格便在这个夙愿中应运而生,在某种程度上,巴洛克音乐无疑是彻彻底底的世俗音乐、人文音乐。 蒙特威尔第如同巴赫一般,在音乐的历史上举足轻重。如果说巴赫是巴洛克晚期登峰造极的加冕帝王,那么蒙特威尔第则是巴洛克风格无可替代的开山鼻祖。可以说,如果没有蒙特威尔第,那么西方音乐的走向可能会大相径庭。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处于文艺复兴的中心,文人乐客对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憧憬以及对中世纪神权统治的反思催生了一系列的启蒙运动,其中之一就是音乐风格的大换血。与佛罗伦萨乐派(Camerata di Bardi) 的其他成员相比,蒙特威尔第在年龄上属于后起之秀,也使得他在17世纪初音乐风格风起云涌之际担起了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 文艺复兴时期的高雅音乐多为复调音乐,和声随着各声部的交织而千变万化。蒙特威尔第及其同僚们在世纪之交根据想象中的古希腊音乐和戏剧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他们为之命名“现代风格”(Stile Moderno),一反文艺复兴多声部的传统,采用一条低音线伴奏单个或多个旋律声部,作曲时以低音声部为思路的根基,和声的演进不再随机化而是由作曲家定夺。蒙特威尔第称这种风格为”第二作法”(Seconda Pratica),把文艺复兴风格称为第一作法(Prima Pratica)。第二作法的要旨是词大于曲,音乐完全服务于情感表达。这种风格的诞生为歌剧这种风靡数百年的艺术形式铺下了康庄大道。 蒙特威尔第1607年在曼托瓦创作的歌剧《奧菲欧》,是现世保存最早的歌剧之一,为之后西方音乐的歌剧华厦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石。然而蒙特威尔第的史学功绩远不止于大量的佳作,在著名的【蒙特威尔第/阿图西的书信争执】中,他捍卫了第二作法,使这种当时尚有争议的风格最终得以发扬光大;他在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供职时孕育了新一代音乐家们,包括卡瓦利(Cavalli)和德国的许茨(Schütz),后者把通奏低音和第二作法的风格带到了德国,又直接影响了巴赫、亨德尔那一代人。蒙特威尔第的音乐精魂贯通了巴洛克的百年,绕梁几千日月,不绝于耳。 上海恰空古乐团(Shanghai Camerata)成立于2016年,承袭西方在1960年代兴起的“古乐运动”的精神,由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欧美专门研习西方古乐表演的音乐家组成。乐团聚焦西方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致力于以最接近本源又不失灵活的方式呈现西方早期音乐的原貌——乐团使用古代乐器或者复刻版古乐器,遵循传统的演奏法,再现从蒙特威尔第到巴赫之间灿烂的音乐文化,并赋予其新生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