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兰作品 - 为剧场的音乐、钢琴协奏曲,管弦乐:内涵、墨西哥沙龙

科普兰作品 - 为剧场的音乐、钢琴协奏曲,管弦乐:内涵、墨西哥沙龙

  • 流派:Classical 古典
  • 语种:纯音乐
  • 发行时间:1990-10-25
  • 类型:录音室专辑

简介

科普兰所写有关音乐的一系列书籍、论著如:《怎样欣赏音乐》(1939)、《音乐与想象》(1952)、《科普兰论音乐》(1960)和《新音乐 1900-1960》(1968)等等,深入浅出地将严肃音乐从理论方面解说得头头是道,给无数音乐爱好者、专业音乐工作者音乐欣赏、学理性探讨提供了宝贵的指引;而科普兰所写的乐曲,直率晓畅,色彩清新,想象力深厚,剧场导向,其中之最佳者的确荣耀了美国大地。 科普兰1900年11月14日生于纽约,父母亲方面的祖先分别来自波兰及立陶宛。他排行第五,父亲经营商店生意兴隆。小时候,科普兰先由大他七岁的姐姐那儿接触到基础音乐知识,随后正式拜师学钢琴。高中毕业,他并未上大学深造,反而追随私人老师高德马克(Rubin Goldmark)学习和声与对位的理论。这位老师乃极端保守的德奥乐派信仰者,其固执坚持的态度反而刺激了科普兰去关注法国及俄国的当代音乐。一位醉心文学的朋友引领他阅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科普兰因此对法国掀起无限憧憬,二十岁那年藉打工筹足旅费,遂赴巴黎“取经”。他拜布兰杰女士(Nadia Boulanger,1887-1979)为师,是这位“教母”的第一个美国学生——后来有许多美国作曲家追随科普兰的“取经”路线,而在此之前音乐学子大多仍以赴德奥留学为第一优先。巴黎的学徒生涯使弗雷和斯特拉文斯基成为影响科普兰作曲风格最钜的两位作曲家,此外,跟卢赛尔、普罗高菲夫、米尧和库塞维茨基相熟也令他获益良多。每逢暑假,科普兰接受老师布兰杰建议,周游欧洲列国,增广见闻,开拓视野。 1924年6月,科普兰修业完成,返美“行道江湖”。他先到宾州的观光饭店弹奏流行音乐维生,一方面完成老师所交付的“作业”——《管风琴交响曲》。当库塞维茨基听过该曲首演印象深刻,立即委托科普兰为波士顿交响乐团作曲;另有一位资深乐评家罗森费(Paul Rosenfeld)也慧眼识人,为科普兰争取到“古根罕(Guggenheim)学术奖学金”——此乃该奖学金首度赞助音乐家。科普兰替波士顿交响乐团所写的曲子叫做《为剧场的音乐》(Music for the Theatre,一译“剧场音乐”),此曲深受爵士乐影响,不过并非供任何特定舞台演出之用,只试图追忆成熟、大都会剧场娱乐的氛围。科普兰的爵士乐取向大约到了1930年左右即逐渐淡化,转而写作比较接近勋伯格风格的音乐——譬如,《钢琴变奏曲》或《简短交响曲》。这段时期,科普兰与赛兴士(Roger Sessions)共同积极在纽约举办介绍美国新音乐的系列音乐会,使他成为纽约上流社会赞助艺术的焦点对象。人生历程实在难以摆脱“时也、运也”之因素,科普兰能够风风光光其故安在?主要是,他返美打拼的时点刚好碰上纽约富豪们对戴吉列夫在巴黎所掀起的文化风潮甚为眼红而亟思效法。1932年起科普兰数度探访墨西哥,其音乐印象汇聚于《墨西哥沙龙》(El Salón México),此曲系科氏最流行的名作之一(有双钢琴版和管弦乐版,在本片为管弦乐版),他采用若干墨西哥民歌旋律,希望反映一位旅人对该国的感受,标题则系首都一家著名舞厅的名字。 1990年,青春辈的美国乐坛人士重新对科普兰作品发生兴趣,甚至有论者主张美国尚未产生一位比科普兰更伟大的作曲家。是年年底,当各大音乐杂志纷纷刊登向科氏九十岁生日祝寿的专文之际,他却悄悄地离开人世,让崇拜者笑泪两相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