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典:尺八——张圣群

乐典:尺八——张圣群

  • 流派:World Music 世界音乐
  • 语种:纯音乐
  • 发行时间:2021-12-31
  • 唱片公司:看见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类型:录音室专辑

简介

《乐典:尺八——张圣群》收录于全球首部中华音乐典藏全辑《乐典》的《器》系列,包含民族管乐艺术工作者张圣群的5部作品。专辑内包含尺八一些经典曲目,包括本曲,民谣,古典,尺八与古琴合奏,现代曲。尺八安静又有力量。深呼吸,聚精会神体会尺八的美。 《乐典》计划系统收录来自中国34个省份、56个民族、129种方言所代表的民族乐器、地方戏曲与歌谣,蕴含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音乐思想与音乐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散发独特的魅力,让世界听到东方的声音。 曲目介绍 《荒城之月》 是日本国明治时期的近代音乐之父泷濂太郎于1901年所作的曲,一百多年来,享有盛誉。在日本众多的民歌中,除了江户时代末期创作的民歌歌谣《樱花》外,最著名的就是《荒城之月》了。 《荒城之月》给人一种在苍凉的月色浸着一望无际的漫漫黄沙,古道西风瘦马似的离别,将人生的冷峻寄托于千年不变的孤寂与落寞。 《梅花三弄》 现在我们听到的《梅花三弄》多是古琴演奏或者是琴箫合奏。但《梅花三弄》最早其实是一首尺八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而魏晋时期,尺八就被称为笛,直到唐代才更名为尺八。 桓伊是东晋著名的将领,参加过淝水之战,他非常擅长吹笛,苦心钻研吹笛技法。素有笛圣之称,名满天下。一次,王徽之应召赴京师,行舟停泊在青溪侧。桓伊与王徽之素不相识。桓伊从岸上路过,舟中客人称桓伊乳名道:“此人就是桓野王。”王徽之便叫人上岸对桓伊说:“听说足下善于吹笛,请试为我吹一曲。”桓伊当时已经显贵,也曾闻知王徽之的声名,便默默下车,坐在交椅上,为王徽之吹奏三调,吹罢,便起身上车离去,主客之间一句话也未交谈。 而桓伊当时吹奏的就是《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的名字主要来源于,曲子中形容梅花的曲调在不同的段落反复出现了三次,所以称为梅花三弄,乐曲主要表现了梅花昂首挺拔的姿态,和不畏严寒的品格,抒发人们对梅花的高尚品格的赞美。 《虚铃》 初学尺八的时候一般学习的第一首曲子就是虚铃,虚铃可以说是尺八本曲的根本,在《虚铎传记》中写到,唐朝有一位普化禅师,言语行为都很轻狂,喜欢大声嚎叫,手舞足蹈,手里拿着一个大铎,口中颂偈:“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面八方来旋风打,虚空来连架打。”后来圆寂时并无肉身,只听见空中有铎音隐隐而去。当时有个人叫张伯,因为仰慕普化禅师,所以用竹管模仿普化禅师的铎音,做了一首虚铎的曲子。后来就把它称为虚铃。在南宋的时候一位日本的心地觉心法师来到护国寺学习佛法,并且向同门居士张参学习了尺八的吹奏以及一首叫做《虚铃》的尺八曲,后来心地觉心法师返回日本,带回了尺八与这首尺八曲。这个故事都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个时期的尺八所发展的曲目以独奏为主,风格上极具禅宗侘寂的平静,音色上也较为自然朴实。 《一定》 虽然叫做一定,但讲的是无常。 这首曲子是日本作曲家杵屋正邦所做的一首现代曲。流传度甚广。创作背景是他在一天之中经历大喜和大悲的状态,感受到人生在世,喜悲相邻,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成什么样,这就是所谓的人生。虽然清楚地知道这点,但在经历时依然是不情愿的。希望自己可以坦然的接受一切所发生的事情。在曲子中,相同的乐句会重复两次,会用两种不同的状态去吹,像是一种对话。 《颐真》 琴史曰,颐真者,唐董庭兰之所作也。颐,养也。寡欲以养心,静息以养真。高适的《别董大》就是写给董庭兰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庭兰是盛唐开元、天宝时期著名的琴师。他年少并不肯读书,到处游荡,还当过乞丐,直到50岁方才归正,努力读书。董庭兰一生清贫,他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他所热爱的事情上。这种状态值得我们学习。 颐真主要分四个部分,契道、守一、养心、悮性。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