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该项目获得“北京典籍与经典老唱片数字化出版项目专项资金”资助。 梅花大鼓,也叫“梅花调”,是北方主要鼓曲之一,脱胎于清代中叶产生于北京的清口大鼓,流行于京津地区。梅花大鼓的演变产生过程与其他的大鼓形式不同,大多数的鼓曲形式多产生于民间,由劳动人民创作,反映的多为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情感表达。梅花大鼓由满族的八旗子弟书演化而来,伴奏乐器为五种乐器。因八旗子弟多居住在北京的北城,故又有“北板大鼓”之称。二十年代末梅花大鼓传到天津,名弦师卢成科在“金派”梅花大鼓的基础上吸收当地时调小曲丰富了唱腔和过门音乐并传授花四宝、花五宝、花小宝(史文秀)等一批女弟子创立了“卢派”也称“花派”梅花大鼓。 花四宝(1915—1940)本名张淑文,从小跟弦师邱玉山学唱梅花调,后来隐退,再次复出之后与弦师卢成科(曾为金万昌的弦师)合作将“金”派的男声腔改创为适应女声特点、发挥女声悠长的唱腔和演唱方法,使梅花大鼓的声区趋向于高音区,把腔型转为繁复型,呈现出了亮丽而华美的色彩,创造了集“悲、媚、脆”为一体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