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曲
- 时长
简介
「萧邦的音乐,每一颗音符,就如同一个探照灯似的,专注地凝视着内心深处,诉说着简单却又复杂的情绪。“弹琴说爱”时而轻柔,时而重击,这正是萧邦音乐的迷人之处啊!」~陈宜蓁 台湾钢琴演奏家陈宜蓁,出生于台湾高雄,从小就展露过人的音乐才华,先后在茱莉亚音乐学院取得学士与硕士学位,而后获得纽约大学(NYU)音乐演奏哲学博士学位(PhD),并获选为纽约大学杰出钢琴演奏成就奖。因对萧邦音乐的热爱,在学术研究领域上也选择专研萧邦的作品,以及十九世纪的钢琴音乐与文学,2009年受德国VDM出版社之邀,出版“Narrative in the Ballades of Fryderyk Chopin”一书。 「最后的绽放:萧邦,最后的岁月」,为陈宜蓁首张钢琴演奏专辑,亲自以第三人称视角书写萧邦最后三年于巴黎的生活故事,选辑与当时背景切题重要的萧邦作品,专辑不以过多专业术语的讲解说明,以行云流水的轻小说文字,加上亲自演奏录制的钢琴演奏作品,让听者如同参与了一场萧邦人生最后的音乐会,静静的聆赏乐音,也聆赏其人生最终的喜乐交织。 在西方音乐史上,萧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音乐家,一生几乎只为一种乐器作曲,却创造出人类最神秘、最深层的共鸣。他对钢琴的专注与执着,造就他在音乐史上无可动摇的地位。他的人生颠沛流离,但却单纯的像一张白纸。在他21岁正值人生最青春洋溢的时候,他的祖国波兰被俄罗斯占领了,为了音乐他被迫到巴黎定居,从此与他的故乡告别。单纯的是,他在法国生活了大半辈子,虽然拥有许多好朋友,也常出席各种沙龙等文人雅士的社交活动,但在内心深处,还是与波兰同乡的人往来最让他安心自得。他一生爱过的女人也不多,跟作家乔治桑的恋情最为轰动,也维持最久。比他年长的乔治桑就像照顾孩子一般照顾着虚弱的萧邦,这种像母爱一般的爱情让萧邦保有既单纯又能挥洒想象力的空间。 肺结核的病痛一直缠绕着萧邦,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三年,病情日益严重,加上与乔治桑分手的双重打击,萧邦已无法在公开场合露面。随着身心长时间的折磨,对人生的态度感到绝望之余,晚年的萧邦除了延续中期的音乐风格,更加入新的、最后的元素,让音乐更能突显孤寂的、内省的感受,在人生的绝望之中找到救赎的力量,这也是这张专辑所期待给予听众的启发。 本张专辑收录三首大型作品:第四号叙事曲、幻想波兰舞曲、和大提琴奏鸣曲,为最能体现萧邦晚期风格的代表作。第四号叙事曲是晚期风格的起点;幻想波兰舞曲是萧邦晚年最后一首钢琴独奏的大型作品,是晚期风格的代表作品;大提琴奏鸣曲则是萧邦生前最后出版的作品。其他收录在这张专辑的其他三首小品,是萧邦晚期的珠玉之作。 专辑收录作品如下: 第4号叙事曲,作品52 / Ballade No.4, Op.52 夜曲,作品62第1首 / Nocturne, Op.62 No.1 幻想波兰舞曲,作品61 / Polonaise-Fantaisie, Op.61 大提琴奏鸣曲,作品65 / Sonata for Piano and Cello, Op. 65 (特邀大提琴家吕超伦共演) 马厝卡舞曲,作品67第2首 / Mazurka, Op.67 No.2 2:06 马厝卡舞曲,作品68第4首 / Mazurka, Op.68 No.4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