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系列缘起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我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得到了经济发展、科技、便捷带来的福利,也失去了那些极其珍贵的原本不该失去的,比如母语,比如传统文化、传统音乐。那些妈妈教给我们的,奶奶、外婆教给我们的母语,以及一首首世代相传的古老的歌谣。 这些母语和歌谣有着家族的民族的深刻记忆,曾世世代代相传,直到传到我们手里。被时代遗忘,被我们遗弃,冷漠的任其消失,以过时没有流量的名义淘汰,无论曾经历千年、百年,多少风雨,即将遗失在我们手里。 我们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民族到底是贡献还是犯下过错,有多少遗憾缺失?需要从行动中解答。我想,从我做起,以一个普通音乐人的力量,以每个人的力量,将会汇集成河流,流入大海,让这些古老的语言和歌谣得以传承,直到生生不息! 叶云川 .瑞鸣音乐制作人 2020年8月16日 中国音乐地图 用音乐找回民族的记忆,从母语中寻找生命的缘起 音乐,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母语。它先于语言而生,诞生于最天然的心跳、身体运动的节律、胸腔与喉管的震动、原始的情感和万物之间流淌的声音。一个民族可能没有文字,但绝不会没有音乐,而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与风貌的最忠实的记载与反映,如一条鲜活血脉,源源不断输送着一个民族扎根所在的那片地层与地域的养分,和难以言状的印记。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失落了太多的记忆,然而从未有哪个时代,我们遗失得像今天这样迅速和难以挽回。可是当那些被一代代传唱、甚至历经千百年不衰的乐曲歌谣响起,一应模糊难辨、遥远难追的习俗传统、风土人情、文化面孔乃至自然风貌,便被重新唤醒,变得鲜活而清晰。这些歌谣,在今天面临岌岌可危的失传境况。因而瑞鸣对这些音乐进行采风式的收集、整理并录制,以国际级制作要求和水准,到当地民族文化之中广泛采撷、拾取那些最原汁原味、也最弥足珍贵的声音,来唤起亲切的民族记忆,并藉由音乐重连那与自然、与生命的脐带。 一种音乐地理的表达探索 地图所对标的风貌,旋律所触达的基石 对于中国音乐来说,五千年文化,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数百种民族乐器,近千种戏曲剧种,构成了太过庞大而丰富的音乐体系,想要领略中国音乐的全貌,或找寻进入这个音乐世界的门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经历16年民族音乐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探索后,瑞鸣音乐发起“中国音乐地图”计划,并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用地图的方式,对中国音乐整体尝试进行一种系统性的整理和表达,令本土也令国际上的每个人,能在地图索引中畅游中国音乐时空,藉由一首首乐曲,叩启地域风情,并被音乐引领着,溯洄于久远的历史河床,更容易也更立体地感受这浩瀚又神秘的音乐世界。 源于梦想和执着。2019年,瑞鸣团队在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的带领下,在录音大师李大康老师的指导下,走过全国十余省,在各地寻找到音乐厅、剧院等场地,运用世界级录音设备,以极高采样频率,录制下每个民间音乐人细微情感、呼吸和演奏演唱时的心跳,每一次瞬间的感动。本次实地录制历时近90天,参与采录的民间音乐人约580人,参与录制的演奏者中,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诸如罗凤学、张顺英、边巴扎西等,亦有常年巡回世界演出的民乐艺术家赵家珍、郭雅志等。涵盖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壮族、白族、彝族、朝鲜族等近40个民族,精心录制音乐1036首,涉猎西安鼓乐、江南丝竹、智化寺京音乐等百余流派的精选民族音乐曲目,包含传统音乐名曲诸如《昭君出塞》《出水莲》《高山流水》等曲目,也有如《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等少数民族音乐史诗。体裁涉及少数民族宫廷音乐、山歌、牧歌、渔歌、劳动号子、戏曲、说唱、器乐独奏合奏等多种形式;使用传统乐器多达213种,采集文字资料近30万字。 大者见大,微者见微 瑞鸣音乐17年历程,试图以微薄之力,在一步一个脚印的采风中重绘华夏音乐版图。这既是一桩很宏观的事,承载的不止是广袤的土地,它有波澜壮阔的民族记忆,大开大阖的历史时空,乃至风姿百态的不尽河山……然而它同时又非常幽微和细密,音乐能带领我们抵达多么细节而层次丰富的体验?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自然物宜,一个民族的性情、风俗和古老的信仰传说,一个个体的情感、故事与生活场景……它们都在音乐中自然流淌,对有心人娓娓诉说着。 而就这个音乐项目本身而言,它同样是当下的又是历史的,是宏大的又是细微的。我们用当代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手段,保存最传统和原生的音乐资料,尽可能追求极致的专业和每一处细节上的考究,来完成一件宏大而规模化的事情,并令它具备一个国际性的视野和传播效力。 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是享誉国际的著名音乐品牌瑞鸣音乐创始人,所制作的音乐曾获得国内外160余个奖项。录音指导李大康老师,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一级录音师、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除李大康老师外,参与录制的录音师近二十人,包括鹿楠楠、曹勐、杨震、张正地、陶煦等录音师。为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除完成了1036首乐曲录制外,项目全程以4k的精度三机位录制而成视频素材总时长约17000分钟,拍摄图片万余张,充分展现各民族音乐人个性特征、乐器的历史沧桑变化以及创作过程自由交流表达、传统敬业的精神,并将制作成1000条与乐曲、歌曲对应的音乐视频,以及符合民族气质的高品质数字音乐、唱片及书籍,传播到世界。 以国际级制作水准,记录最传统的声音中国 传统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发扬,民族的需要走向世界,传播就是民族音乐最好的保护方式。瑞鸣音乐将本次录制作品以高品质数字化制作、保存及国际化推广,建立起系统而立体的、兼具宏观与细微的中国音乐地图系列,以向世界提供认识、感受中国音乐独特魅力的索引指南,也为民族留存一份满载着记忆和故事的珍贵语本,提供了解并理解传统中国的音乐系统资料,为后世留下可供无限浏览的民族深刻记录。 藏戏 藏戏,在西藏称为“阿吉拉姆”,意为“仙女”,传说藏戏最早由七姊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其历史悠久,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其表演程式严密,每出戏一般分为“顿”(开场祭神歌舞)、“雄”(正戏传奇)和“扎西”(祝福迎祥)三个部分,演员一般不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进行表演。 藏戏集神话、传说、民歌、说唱、舞蹈、杂技等多种藏族民间文学艺术与宗教仪式乐舞为一体,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2010年,藏戏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传播到青海、甘肃、四川等省的藏语地区,形成了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每年的“雪顿节”是藏戏班子纷纷演出的日子,故雪顿节也有“藏戏节”之称。 叙事史诗 叙事史诗,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尔王》,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演唱篇幅最长的英雄史诗,被称作“东方的荷马史诗”。其内容丰富,涵盖了神话传说、故事歌谣、风俗习惯、生活信仰等,是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蒙、土、裕固、纳西、普米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是一部活态英雄史诗。这部史诗还流传到了境外的蒙古国、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卡尔梅克地区以及喜玛拉雅山以南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和周边地区,具有强大跨文化的影响力。 “仲”是藏族地区对讲故事的称呼,格萨尔仲是说唱体,韵白相同,有散文叙述,也有韵文唱词,形式比较灵活。“格萨尔仲”的唱腔曲调,一种是按传统的方法演唱,一种是同字代用的方法演唱,还有一种并不多见的随意使用唱腔曲调来演唱的方法。其演唱风格,农区常常节奏规整、明快、字音清亮、圆润,牧区则高亢明亮。 曲目简介: 甲鲁达仁 道白 Jia Lu Da Speaking 传统戏曲 体裁:藏戏 民族:藏族 地区:西藏拉萨 日喀则 演唱:次仁贡布 戏剧选段发端,细密的钹声似乎从高原深处传来,紧接着鼓声咚咚,浑厚响亮、铿然有力,敲击间已是藏戏中的王子角色“甲鲁”策马过雪山高原,英勇气概扑面而来。鼓和钹是藏戏最常用的伴奏乐器,悦耳明亮的钹,因各种不同的敲击方法呈现出多样的风格,时而跟上鼓点节奏,与之相和,音乐更加高昂雄浑,时而细密又降低了音量,如同织就成一张网,把自己变成了背景,映衬在节奏分明的鼓声之后。有时又点缀在鼓声的空隙里,不经意间连接着剧情和情绪的起承转合。 甲鲁达仁 唱腔 Jia Lu Da Singing 传统戏曲 体裁:藏戏 民族:藏族 地区:西藏拉萨 日喀则 演唱:索朗次仁、扎西达瓦、达多、次仁贡布 据说,“甲鲁达仁”(长调)是藏戏中难度最大的唱腔,戏剧选段,长长的呼唤,高亢嘹亮,嗓音的转换变化流畅自如。一人主唱,随后多人进行帮腔,在这一呼百应、此起彼伏的演唱中,时而与主旋律相同,时而有些高低变化,但都和谐共鸣,使得歌声更加绵延不息,蕴含了丰满的情绪、舒缓缠绵的情义,就像高原上起伏的雪山,高高低低错落相临,却又充满节奏的韵律。 格萨尔王 出征歌 出木谐 The King of Gersa Song of Expeditions . Chu Mu Xie 民间曲艺 体裁:叙事史诗 民族:藏族 地区:西藏那曲、昌都 演唱:次旦 《格萨尔王》主要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故事。 这首《出征歌》节奏明快,声音高亢,在充满旋律感的说唱中,想要高举双手大声高呼。这是人们在欢送雪域之王英勇出征。那神一般的王骑在大马上,金色的铠甲头盔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身后的勇士,有的臂挎牛角大弓、有的手拿大刀或长矛。神箭、盾牌各类武器熠熠生辉,在雪山的映衬下,愈发锋利凛冽。在歌声中,众多臣民百姓前来送行,山顶路边的煨桑堆升起袅袅烟雾,人们呜呼呜呼高喊,为格萨尔王的出征壮行,并祈祷早日凯旋而归。 格萨尔王 战歌 东松夏萨查东 The King of Gersa Song of Shotting Arrows . Ge Mu Ku Yu Jiang Cha 民间曲艺 体裁:叙事史诗 民族:藏族 地区:西藏那曲、昌都 演唱:次旦 这首《战歌》是格萨尔王大战前的英勇号召。急速短促、节奏分明的说唱,高亢有气势的音色,都营造出大战在即、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格萨尔王纵马驰骋,奔向阵前。一句句重复的歌唱,情感热烈地迸发,就像一句句英勇的号召,这是保卫家园、打败魔王的决心。气势震动雪山草地,动物们都远远地躲开了,勇士们的激情在血液里奔窜,力量在血管中膨胀,紧握武器,等待着雪域之王的一声令下。 格萨尔王 放箭歌 噶木库玉江查 The King of Gersa Song of Triumph . Jie Bu La Ang De Zhu 民间曲艺 体裁:叙事史诗 民族:藏族 地区:西藏那曲、昌都 演唱:次旦 传说,少年时代的格萨尔由赛马射箭得胜开始称王,传说,格萨尔王每次出征前都要举行跑马放箭活动,振奋人心。这是一首关于放箭的的音乐,歌声悠长婉转,又宽厚明亮,并不带着战争的紧张杀伐之气。歌声里有蓝天白云和绿草地,以及在草地上练习骑马放箭的少年,少年疑惑,不解,不知如何才能射得准。在一次次练习之后,他终于顿悟,“拉弦弯弓,屏息瞄准,破空出击,一箭中的”的秘诀在于自己坚定的内心。 格萨尔王 凯旋歌 杰布拉昂德珠 The King of Gersa Song of Triumph . Jie Bu La Ang De Zhu 民间曲艺 体裁:叙事史诗 民族:藏族 地区:西藏那曲、昌都 演唱:次旦 这首《凯旋歌》讲述了魔王战败,家园重回平静,格萨尔王率领勇士们胜利归来的情景。蓝天白云,雪山草地,苍鹰骏马,格萨尔王骑着神勇的红马,威武地走在最前列。说唱节奏明快,声音高亢,歌声旋律动听,幸福安详。英雄凯旋,人们纷纷出来迎接,为他们祈福和歌唱,手舞足蹈,热情欢呼。有了格萨尔王的守护,让人心安。在幸福平静的歌唱中,不经意间有些颤抖和哑然,想转身偷偷擦一把眼泪,这是对勇士们的感激,是亲人团聚的喜极而泣。 录制成员: 制作人/音乐总监:叶云川 录音指导:李大康 音乐统筹:边巴扎西 录音:黄子瑞 混音:鹿楠楠 录制统筹:蓝宁飞 录音剪辑:王榕萧 摄影:YC 录音地点:西藏拉萨 录音时间:2019.06.01-2019.06.04 制作成员: 出品人:丁磊 叶云川 中文文案:李程 英文文案:朱怡雯 文案编辑:魏娉婷 藏语(部分)歌词大意整理:白玛 字体提供:仓耳字库 出品:瑞鸣音乐 鸣谢:国家艺术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