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曲
- 时长
-
作曲家:Franz Schubert( 弗朗茨·舒伯特)
-
作品集:Symphony No. 3 in D Major, D. 200
-
作品集:Symphony No. 6 in C Major, D. 589
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 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 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着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 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 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 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 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 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 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人们崇敬地安葬在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 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 》、《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 ;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 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当弗兰兹.舒伯特于一八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下午三时以三十一岁英年早逝时,他的全部交响曲创作均未曾 出版,甚至从来没有被公开演出过。他最伟大的钢琴奏鸣曲与大部分室内乐作品同样不曾出版;而除了四 手联弹的钢琴曲外,即使舒伯特的朋友对他的器乐创作也所知有限。舒伯特的名声几乎完全建立在歌曲上 。反观在舒伯特前一年过世的贝多芬,则是藉由交响曲成就作曲家之名。在本世纪之前,人们一直相信舒 伯特是一位“自然的”、“直觉的”作曲家,天才洋溢却不够严谨;不曾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因此缺乏 熟练的技巧来完成大型的创作。而造成这种刻板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舒伯特的交响曲一直未公诸于世 。 这种情形在过去大约五十年间完全改观。舒伯特目前已名正言顺晋身第一流作曲家之列。当提到舒伯特时 ,我们可能会很快联想到他的《“未完成”交响曲》以及《C大调“伟大”交响曲》,就如同我们熟知其歌 曲一般。他的早期六首交响曲已成为音乐会的基本曲目。舒伯特的交响曲长期以来被评论家及学者认为是 “衍生”的产物,它们并不艰深,但都是令人愉悦的精致作品,充满希望与期待,这样的特质除却舒伯特 之外,别人是无法模仿的。 舒伯特:第三交响曲 SCHUBERT:Symphonie N0.3 这首第三号,D大调,D.200,作于1815年。共4个乐章: l.序奏,庄严肃穆的慢板,D大调,转 主部灿烂的快板,D大调,奏呜曲式。木管以附点节奏展示的第一主题依然为推进型,经过部出现序奏材料 ,第二主题先以A大调双簧管表现,依然有附点节奏。发展部两个主题都有共通的附点节奏动机。单簧管奏 第一主题而进入再现部,终结部使用序奏材料。 2.小快板,G大调,三段体。第一段主题类似李斯特后来作《圣伊丽莎自》中心主题用的德国民歌《玛丽 亚的摇篮曲》,而中段为C大调,与舒伯特自己所作的歌曲《在这世上没有所爱的》旋律接近。 3.小步舞曲,活泼地,D大段,三段体,性格上接近谐谑曲。主题强调弱拍,中间的D大调中段接近兰德勒 舞曲,以双簧管、低音管旋律为主,有小夜曲的气息。 4.活泼的急板,D大调,奏鸣曲式。采用塔兰泰拉舞曲节奏,以第一主题产生第二主题,发展部以第二主题的动机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