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蒂、布里顿、德沃夏克作品

萨蒂、布里顿、德沃夏克作品

  • 流派:Classical 古典
  • 语种:纯音乐
  • 发行时间:2003-01-01
  • 类型:录音室专辑

简介

约翰·巴比罗利于1899年出生在英国的伦敦。他的父亲是一位意大利血统的小提琴家,母亲也是一位法国血统的音乐家。由于巴比罗利出生在这样一个“意—法”血统的家庭中,因此他的原名曾叫乔瓦尼·巴蒂斯塔·巴比罗利,这是一个很“意大利化”的名字。巴比罗利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音乐环境和气氛都十分良好的家庭中,自然从中得到了很大的益处,他从小便开始学习音乐,11岁时就己登台演奏大提琴了。1911年,12岁的已比罗利进入了伦敦的圣三一音乐学院,以后又成了著名的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中的学生,他在学校中努力学习多种音乐知识和技能,但其中还是以大提琴演奏专业的成绩最为突出。1919年,巴比罗利从音乐学院毕业,便在当时的女王音乐大厅管弦乐团中担任大提琴独奏演员,其实,他早在1915年16岁时,就开始与这家乐团广泛接触了。1918年,巴比罗利应征入伍,但随着战争的迅速结束,他又重新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他先是作为职业大提琴独奏家往来于欧洲各国的音乐舞台上,然后又先后在“国际四重奏团”和“库奇四重奏团”中担任大提琴演奏员,开始了其繁忙的室内乐演奏生涯。1924年,他着手组建了一个弦乐合奏团,由他自任指挥,并将其命名为“巴比罗利室内乐团”。从这时起,实际上就已经标志了他作为指挥家的辉煌生涯的开端。1926年,他被聘为英国国家歌剧院的指挥,1929年又首次指挥了著名的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并从这一年开始到1933年间,担任了这个剧院巡回演出团的首席指挥。 1933年至1936年,他又在格拉斯哥的苏格兰交响乐团担任了几年指挥。这时,他已在欧洲,尤其是英国有了相当程度的名气了。1937年,巴比罗利来到了美国,这一年,他首次指挥了著名的纽约爱乐乐团,给人们带来了非常良好的印象,后来,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因故卸去了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的职务,几经周折以后,这个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名牌乐团,终于相中了巴比罗利,聘请他担任了该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已比罗利在这个乐团中一直干了六年,于1943年辞职回到了英国,之后马上便在曼彻斯特的哈勒管弦乐团中担任首席指挥,为这个乐团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立下了汗马功劳。进入到本世纪60年代以后,他又在美国的休斯敦交响乐团中担任了几年首席指挥,此外,还曾以客席指挥的身分,多次指挥世界各国的著名交响乐团,其中最主要的包括:柏林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和芝加哥交响乐团等等。   巴比罗利作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大师,尤其是英国的著名指挥家。他的最主要的功绩之一就是培养和造就了哈勒管弦乐团。哈勒管弦乐团创建于1819年,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这个乐团在历史上曾有过几次较为辉煌的时期,并有着像里希特和哈蒂这样著名的指挥家领导过的经历,然而,真正使这个老牌乐团的水平达到世界一流高度的人物就是巴比罗利。巴比罗利从1943年接任这个乐团常任指挥的职务以后,经过了数年的艰苦努力和严格训练,终于使这个老化而不甚景气的乐团恢复了生气。一举成为欧洲乃至世界闻名的一流交响乐团。他在担任这个乐团的常任指挥期间,曾经多次率领该团到各国访问演出和灌制唱片,为其获得世界性的影响制造了很大的声势。由于他为这个乐团赢来了建团史上少有的“黄金时期”,因此该团曾将“桂冠指挥家”的称号赠予了他。   巴比罗利是一位民族气质较强的指挥家,他的指挥生涯中的突出功绩和贡献,基本上都是表现在对于英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上,这方面,除了在扶植哈勒乐团上所做出的伟大业绩以外,还表现在对英国作曲家的作品的宣传介绍等许多方面:在这方面,他与比彻姆、布尔特和萨金特等人有着许多相同之处。然而巴比罗利本人亦是一位能够自如地掌握多风格作品的指挥大师,在指挥歌剧方面,他除了指挥英国歌剧以外,也非常善于指挥德国歌剧,50年代时就曾在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指挥演出过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但与伊索尔德》,并且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对于意大利歌剧,他的演释则似乎更胜一筹,普契尼和威尔弟等人的歌剧,在他看来都是很合他的口味的,这恐怕与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意大利血缘关系联系甚密吧。   巴比罗利的指挥风格是稳健、清新、细腻和流畅,在演释作品时,他虽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抒情的浪漫情调,但却始终能够很好地保持相对的理智性,换句话说,就是能够极佳地掌握作品处理上的分寸感,从这方面来看,他是一位艺术修养十分深厚的指挥大师。   巴比罗利在演释英国作曲家的作品上,其最为拿手的就要数埃尔加、沃安·威廉斯和戴留斯的作品,他在指挥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时,那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比如他与英国著名女大提琴家杜普雷合作演奏的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就是极其精彩的,带有经典性的演释,他们合作录制的唱片,一直是这部作品的唱片中最权威的版本,多年来还始终未有人超越过他们。而这样精湛的诠释,在巴比罗利大量的擅长曲目中,也仅仅是一个突出而微小的例子。   巴比罗利除了对英国作曲家的作品的著名诠释以外,北欧作曲家的作品,则是他另一个尽情遨游的王国,也许是巴比罗利本身那种沉稳而细腻的气质,与北欧音乐中那清澈、秀美和自然的意境极相吻合的原故,他对于北欧音乐有着一种很奇妙的理解能力和偏爱心理,这一切,都在他指挥演奏的西贝柳斯和格里格等人的作品中有着明显的体现,有的评论家曾评论他指挥的北欧作品具有一种“迷人的抒情美”,这一点从现代的角度来看,的确是一种非常恰如其分的评价。   说到这里,读者大概认为巴比罗利只是那种擅长表现气质高雅的英国音乐作品和风格清秀的北欧音乐作品的指挥家,其实则不然,巴比罗利对于风格沉稳深重,思想性强烈的德奥音乐作品和热情明朗、戏剧性较强的意大利音乐作品,都有着十分独特的演释能力,前面已经提到了,巴比罗利在指挥瓦格纳、威尔弟和普契尼的歌剧时,曾经有着非常激动人心的成功,其实他在对德奥交响乐作品的演释上,也有着很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对于后期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作品,他有着十分出色的驾驭能力,在这里,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对马勒作品的解释,他曾是国际上一系列马勒作品指挥专家中的一员。而对于意大利音乐,他的身上则有着一种本能的血统优势,这一点读者从前面的阐述中已经有所了解,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他不仅善于指挥意大利作品,而且还改编了许多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如将科莱里的小提琴曲和佩戈莱西的歌剧音乐改编成管弦乐曲等等,这些工作都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   巴比罗利是英国在世界上威望最高的指挥大师之一,他的艺术生活对英国的音乐事业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由于他在艺术上的功名着著,1949年曾被封为爵士,1958年又被曼彻斯特市封为荣誉市民称号,1969年又被英国皇家封为荣誉侍从称号,成为英国音乐史上获得荣誉称号最多的音乐家之一。1970年,巴比罗利在伦敦逝世,享年71岁。

[更多]